【基层传真】道真县“土家”之乡上坝脱贫路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03
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:“全面实现小康,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,一个都不能掉队。”
上坝,一个土家族自治乡,位于道真县城东南6公里,属县城规划区。
近年来,上坝乡按照“工业强乡、城镇带动、产业富民”主战略,集全乡之力、聚全乡之智,群策群力推进脱贫攻坚、同步小康,努力实现群众观念新起来、农村环境美起来、贫困家庭富起来。
感知上坝: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
走进上坝,眼前为之一亮,真可谓一块风水宝地。
“上坝其实就是‘两山一坝一河’的地理格局,即东山、西山,坝区和双河。”上坝乡党委副书记张小立介绍,“境内资源丰富,气候宜人,有县城‘后花园’之美誉。”
感知上坝,要从“两山”说起。10000亩生态林、3500亩猕猴桃基地、1000亩红豆杉基地、连片的烤烟基地,蓄水20000立方米的地下河水库,还有年产100万吨的水泥厂……一路看来,东山风光旖旎,让人流连忘返;西山资源丰富,发展基础厚实。
感知上坝,不得不说“坝区”。曾经的庄稼地、烂坝子,如今已成道真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。2012年起,县委县政府在这里规划建设道真重庆产业园,累计投资35亿元,建成园区一期路网、5万平方米统建房、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、2万平方米的“雁归工程”创业园。目前,园区入驻企业70多家,建成投产40多家,带动了一大批当地群众就近就业,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,为构建大扶贫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感知上坝,还要谈谈“双河”。双河村地处207省道公路沿线,道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。该村通过结合农业产业发展,实施“增彩添绿”工程和全景域绿化工程,实现新增绿化面积4500余亩。村支两委带领群众巧借区位优势,抢抓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,创建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,实施退耕还林、发展农业产业,探寻脱贫攻坚、同步小康之路。
踏访上坝乡,园区里那片片厂区、排排厂房以及热闹的车间,群山间那郁郁苍翠、垄垄基地还有欢笑的人群,无不令人感受到上坝这一方热土充满了希望。
路在脚下:一个正在嬗变的地方
红关垭林场、东山猕猴桃基地,道真人并不陌生,每逢炎热季节,不少人都会选择到这海拔1300米的地方纳凉避暑。
然而,因路不通、路不畅,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却并未给当地带来多少经济效益。
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。戴着“贫困帽”的群众,如何才能分享到绿水青山给出的“红利”?在推进脱贫攻坚、同步小康进程中,这成为上坝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思考最多的问题。
“要想富、先修路。”今年,县里坚持基层末梢与重点骨干并重,加快实施红关垭至湘院子旅游路建设,为上坝东山旅游开发带来新的机遇。
党委政府一班人达成共识:全力攻坚旅游产业,让外来人员多起来。
越野车一路颠簸,前往东山红豆杉基地。路上,运料车来来往往,一队一队的筑路工人或铺路基,或筑路肩,或砌堡坎。
“快了,再过两三个月,路就修好了,到时这个地方将会吸引更多游人。”张小立说,上坝将利用东山旅游公路,云锋公路改造的机遇,借助东山生态资源、海拔优势、产业基础,通过招商引资方式,打造投资不低于3500万元的3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。同时,着力实施320户“美丽乡村”升级工程,把村庄打造成公园、把农村打造成社区、把院落打造成花园、把农舍打造成客栈,实现“四季常绿、四季有花、处处有景、村村休闲”的美丽农家,助推旅游开发的整体打造。
路,承载梦想,正在延伸。如果说,6.5米宽红关垭至湘院子旅游路是一条希望之路;那么,在乡党委政府带领下,如今上坝乡群众的脱贫致富路已经越走越宽……
“只要路子准,不怕不脱贫。”上坝乡党委书记王克领说。
该乡坚持把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、向贫困户倾斜,精准目标任务、工作责任、工作措施,聚焦“两有户”、“两因户”、“两无户”、“两缺户”,紧紧围绕“五个一批”因户施策,挂图作战,倒排工期,按图销号,扎实做好精准帮扶和贫困地区项目实施,确保对贫困地区、贫困户年度投入不低于6000万元,真正使贫困群众有效脱贫。“目的只有一个:让贫困群众富起来。”
采访得知,上坝乡脱贫攻坚探索了三条路:
让建档立卡农户全员参与股份分红。针对“无本钱、无技术、无发展”能力的农户,由乡里集中修建食用菌大棚,群众采取“特惠贷”入股、劳动力入股等方式,发展食用菌增收。“今年,我们在八一村和新田坝村规划建设60个大棚,覆盖全乡350多户建档立卡农户。这些贫困户在经过集中培训后,实行分批就业参与管理,除获得劳务收入外,到年底每户可获得1000棒食用菌的股份分红。”该乡副乡长梅艳明介绍。
让建档立卡农户家家都有致富产业。在精准扶贫项目的支持下,充分利用种植产业技术,采取“基地+农户”模式,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“奔小康”。梅艳明说:“我们围绕‘一户一技能、一户一产业’的目标,今年将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,发展油牡丹2000亩、钩藤1000亩、烤烟2300亩、香草300亩,改良猕猴桃1200亩,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、户有增收门路。”
让建档立卡农户户户都有干部帮。自打响扶贫攻坚战后,按照“54321”帮扶模式,全乡114名干部与18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,进行“一对一”帮扶,通过“四下基层·四解四促”载体,用脚底板测量贫困“短板”,精准识别贫困户,按户探寻致贫、返贫原因。同时,按照“群众不脱贫、干部不脱钩”的要求,全乡干部采取点对点“盯守”式帮扶,为群众想点子、谋出路,帮助实现脱贫致富。
春风化雨脱贫路,润物无声暖民心。党的政策好、路子先得对、干部真情帮,一系列扶贫措施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,广大群众观念不断更新,正从“要我脱贫”向“我要脱贫”转变。
双河村白杨坪村民组,是一个被大山阻隔的贫困小山村,居住在这里的30多户村民为摆脱贫困,上演“现代愚公故事”,自发筹集资金,用铁锤、钢钎凿开500米高悬崖,决心打通通往山外的公路。2014年,县委县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白杨坪18万元资金补助,让这里的村民圆了通路之梦。2015年,在组长赵碧文带领下,村民积极发展产业,种植钩藤150亩。
上坝,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,正悄然嬗变。乡党委政府率近2万土家儿女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、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,决战脱贫攻坚,迈步全面小康。(韩克超)